随着 2016 年欧洲杯比赛开始逐渐结束,转会传闻在周五夏季转会窗口重新开放之前开始浮出水面。一些欧洲最大的俱乐部已经在追求显着的目标,英超联赛的精英们正在寻求弥补本赛季的失败,在这个赛季中,降级热门莱斯特城完成了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根据本周的证据,球星转会至英超联赛或在英超联赛内转会的标准价格似乎约为 3000 万英镑。米奇·巴舒亚伊(Michy Batshuayi)将从马赛转会至切尔西,成为安东尼奥·孔戴(Antonio Conte)麾下的第一位新援,而在首都其他地方,格拉尼特·扎卡(Granit Xhaka)已转会至阿森纳,而埃里克·拜利(Eric Bailly)则以相同的费用转会至曼联。
在转会市场上获得物有所值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对于英超买家而言。事实上,人们对利物浦以 3400 万英镑左右的价格签下萨迪奥·马内的反应不仅仅只是感到奇怪。
这位塞内加尔国脚成为过去两年里第五位从圣玛丽踏上安菲尔德之路的球员,至少可以说,在他之前的球员都面临着褒贬不一的评价。虽然纳撒尼尔·克莱因在默西塞德郡度过了一个虽然平淡但稳健的首个赛季,但亚当·拉拉纳和德扬·洛夫伦在利物浦的两个赛季都面临着批评,而里基·兰伯特的梦想转会变成了一场噩梦。
那么,马内希望成为做出上述转变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球员,并且肯定拥有超越前圣徒队其他球员水平的工具。如此高的身价是否合理将取决于他是否发挥了其无可置疑的潜力。
这样做将取决于他的比赛是否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尽管有一些精彩的表现——尤其是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他们在对阵红军的比赛中进球数比任何其他英超球队都多(三场)。对阵尤尔根·克洛普的球队总共打进了四个进球,安菲尔德的强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上,南安普顿在三月份3-2战胜利物浦的比赛才真正让马内的一个沉睡的赛季重新焕发活力。这位快速的前锋在替补席上梅开二度,并在本赛季最后七场比赛中又进了六球。赛季结束时,马内仅以 11 个联赛进球结束赛季,进球数为八分之八,这说明了一个故事,尽管他是仅有的两名你不会认为出局的球员之一(另外一个是亚历克西斯·桑切斯)马内是一位在过去两个英超赛季中每个赛季的进球数都达到两位数的前锋,但他在门前的状态至少可以说是不稳定的。
事实上,在这位多才多艺的前锋在本赛季取得了出色的开局之后,他连续 19 场联赛没有进球,随后他就获得了紫色补丁。讽刺的是,马内在那场惨淡战绩之前的最后一次进球也是在对阵利物浦的比赛中,他后来收到了行军令,对阵红军的进球结束了一段炎热的时期,其中他在杯赛中的唯一进球是对阵——你猜对了——利物浦。回顾一下,上赛季中期,马内为圣徒队出场22次,只打进4球,全部是对阵利物浦的比赛。
然而,马内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他的射门能力,而是他突破时的力量和速度,他在南海岸的两年里完成了 136 次带球过人。他提供了一种比克洛普目前手下的球员更直接的方法,并且与德国人在多特蒙德期间所拥有的选择保持一致,这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笔预计将于今年夏天完成的巨额签约。
亨里克·姆希塔良是上赛季施瓦茨格尔本乃至整个德甲联赛的明星球员,在上述利物浦主帅离开后在托马斯·图赫尔的指导下蓬勃发展。然而,他现任主帅显然能够从亚美尼亚人身上得到最好的表现,但这还不足以说服姆希塔良延长合同,他一心想转会到红军的竞争对手曼联。
预计在新赛季开始前以略低于利物浦为马内支付的价格完成向老特拉福德的转会,很明显红魔看起来可能会得到更好的交易。虽然球员非常不同,姆希塔良是一位技术精湛、技术精湛的组织核心,而利物浦新人则更依赖于他出色的身体素质,但两人之间还是可以进行比较的。
根据 WhoScored.com 的统计评分,上赛季两人都在右翼为俱乐部奉献了最佳表现。这位多特蒙德球员在联赛中首发了 16 场比赛,打进了 11 个进球中的 7 个,在上述出场中获得了 8.20 的评分,而此前的平均评分为 7.90,已经是联盟最高的了。上赛季马内在英超联赛中的评分要低得多,为 7.14,但从右翼首发的 10 次上升到 8.07,他在 11 个联赛进球中,有 5 个来自右翼。
与马内一样,曼联对姆希塔良的兴趣主要不是因为他令人印象深刻的终结数据,而是他创造机会的能力,这可能会让这位亚美尼亚国脚在穆里尼奥的领导下扮演更核心的角色。上赛季,这位中场组织者送出 15 次助攻,创下德甲最高纪录,他在狭小空间内的操作能力和绝妙传球的能力在欧洲名列前茅。对于一支上赛季总共只创造了 311 次机会的球队来说——仅比英超联赛中的沃特福德、维拉和西布朗多——姆希塔良的技术将是天赐之物。上赛季,这位多特蒙德球员就完成了 83 次关键传球,几乎占曼联传球总数的 27%。
事实上,如果姆希塔良在英格兰顶级联赛中加入马内,利物浦和曼联都将获得能够极大地增加队伍多样性和质量的球员。就性价比而言,虽然马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以证明他的身价是合理的,但这位曼联的追随者看起来值得他花的每一分钱。
马丁·劳伦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