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聯賽成立 30 週年將帶來數以百萬計的熱門話題,其中許多都會提到「黃金時代」。但這是真的嗎?
在紀念英超聯賽開賽 30 週年的這個夏天,我們可能會聽到很多關於這是怎麼回事的討論。該部門的“黃金時代”。不過,雖然很多人會很高興地告訴你,從一些主觀指標來看,情況並非如此,但從財務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事實,而造成財政資源巨大鴻溝的主要驅動因素是電視收入。
但即使考慮到我們抽像地了解這一點,這些數字也確實令人震驚。 1996年夏天,德國隊在歐洲錦標賽半決賽中以點球大戰擊敗了英格蘭隊。當時,英超聯賽的年度電視轉播收入為6.85億歐元,而德甲聯賽為4.44億歐元,相差2.41億歐元。但到 2022 年,英超聯賽的收入將達到 61 億英鎊,而德甲「僅」收入 30 億英鎊。例如,在 2018/19 賽季結束時,降級的哈德斯菲爾德鎮獲得了 9660 萬英鎊的電視轉播費和獎金,比拜仁慕尼黑在贏得德甲聯賽後獲得的收入還要多。
將英超聯賽與歐洲其他「五巨頭」聯賽進行比較時,情況也是如此。目前,英超聯賽每年的收入比西甲多 27 億英鎊,比意甲多 38 億英鎊,比法甲多 44 億英鎊。這對歐洲俱樂部比賽中的權力平衡產生了影響。自1996年起的十年間,英格蘭俱樂部五次闖入歐冠或歐羅巴聯賽的決賽。從2012年開始的十年間,共12次,其中包括3次全英決賽。
這種統治地位反映在相關俱樂部的價值觀中。皇家馬德里和巴塞隆納繼續穩坐榜首福布斯足球富豪榜,但前 20 名中有 11 支是英格蘭俱樂部,而世界前 50 名的名單將輕鬆包含所有 20 支英超俱樂部。所有這一切的結果是,金融不平等不僅存在於部門內部,也存在於部門內部。它遍布整個非洲大陸,而且受益者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直在穩步減少。在過去的五年裡,四分之三的歐冠半決賽選手來自歐洲最富裕國家的五個城市地區:巴黎、馬德里、慕尼黑、倫敦和英格蘭西北部。
就像英超俱樂部之間的財務差距一樣,這種不平等引起了相當大的不安,但實際上,我們能做些什麼呢?歐洲俱樂部足球的電視轉播費和獎金是根據比賽規則分享的,歐足總似乎不太可能出台規則,對在歐洲俱樂部比賽中表現出色的英格蘭俱樂部進行經濟制裁,以造福於其他球隊。這並不是他們做生意的真正方式。
無論哈維爾·特巴斯 (Javier Tebas) 等人如何抱怨英超聯賽享有的財務優勢,他——或歐洲大陸的任何其他人——對此無能為力。甚至有人猜測,備受嘲笑的歐洲超級聯賽可能一直在這裡,只是以不同的名字隱藏在眾目睽睽之下。但當我們停下來考慮巴黎聖日耳曼、馬賽、巴塞隆納、皇家馬德里、拜仁慕尼黑、尤文圖斯、國際米蘭和米蘭(首先)時,歐洲俱樂部足球似乎不乏那些一提到就能激發想像力的名字,那麼為什麼要英超聯賽在灰雪皚皚的英格蘭已經變得如此具有統治力?
英超聯賽率先起步,1992 年起航後,歐洲其他聯賽開始奮起直追。與其他足球聯賽相比,英超聯賽更成功地挖掘了其國際電視轉播權。英超聯賽的海外電視轉播銷售額是德甲聯賽的 9 倍(19.5 億歐元對 2.19 億歐元),是 Ligue Un 的 26 倍,後者每年僅透過海外轉播權籌集 7,500 萬歐元。早期的高調似乎產生了影響。當億萬富翁們來到歐洲足壇時,他們往往會被英超俱樂部所吸引。金錢有滋生金錢的傾向。
這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黃金時代」?毫無疑問,過去三十年裡某些俱樂部經歷了黃金時代。曼聯和阿森納可能永遠不會再達到他們在1993 年至2013 年(阿森納為2004 年)期間取得的成功水平,而切爾西和曼城已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經歷了歷史上最成功的時期這兩個俱樂部的。即便是英超前25年成績最差的利物浦,也齊心協力,30多年來首次奪得聯賽冠軍,並在此期間兩次奪得歐洲冠軍。任何一支球隊一樣出色。布萊克本流浪者隊和萊斯特城隊的球迷都度過了將與球迷共度餘生的賽季。
但至於其餘的…?嗯,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感覺不太像,誰已經不得不花越來越多的錢有任何合理的機會跟上最成功的俱樂部的步伐。在這項追求中,許多俱樂部的財務狀況幾乎徹底崩潰。自1992年起赫爾城、女王公園巡遊者、布拉德福德城、巴恩斯利、萊斯特城、德比郡、伊普斯維奇、奧爾德姆競技、朴茨茅斯、伯恩茅斯、水晶宮、利茲聯、南安普敦、考文垂、博爾頓和維岡競技(總共16傢俱樂部) (英超聯賽本身80% 的成員)都參加過英超聯賽,並且在過去30 年中(至少)曾擔任過一次管理職務。在很大程度上,這發生在遠離英超聯賽的地方。只有朴茨茅斯在會員期間倒閉了。
當然,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那些有幸從英超聯賽中所有不平等中受益的人的聲音可能足夠響亮,足以淹沒那些沒有受益的人。但英超聯賽所成為的金融龐然大物並不利於英格蘭所有俱樂部的發展,當然也不利於整個歐洲的競技足球,即使來自歐洲其他金碧輝煌的宮殿的不滿情緒也不少。種不平衡的受益者,而不是渴望在比賽中實現更公平的財務分配。但儘管如此,這仍然是一個黃金時代。對於少數人而不是許多人……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