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遊戲:荷蘭歷史如何為英格蘭帶來希望

斯特凡·西曼斯基和西蒙·庫珀在他們的著作《英格蘭為何輸球》中發現,一個國家足球成功的最大決定因素是該國歷史上參加的比賽數量、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該國的人口。

最後一點尤其重要,但卻最容易被忽略。我們認為像安道爾或聖馬力諾這樣的弱隊永遠無法獲得參加重大賽事的資格,更不用說贏得一場比賽了,但我們對巴西和德國如何能夠培養出一代又一代偉大的球隊感到震驚,我們搖頭。簡而言之,人口越多,擁有天賦的運動員的數量就越多,無論這些運動員是否實際上在國內從事他們的職業。

儘管如此,並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一些偉大球員同時出現的統計數據上的激增——就能將國家隊推向以前難以想像的水平。週五晚上英格蘭隊的對手荷蘭隊是這一趨勢的最佳代表:一位偉大的教練裡努斯·米歇爾斯,以及一些非常有才華的球員,像是 Johan Neeskens 和圖騰約翰·克魯伊夫,足以推動荷蘭隊在 1974 年和 1978 年連續兩屆世界盃決賽(後者儘管克魯伊夫缺席)。

撇開最近的掙扎不談,我們現在理所當然地認為荷蘭是偉大的足球國家之一,因此值得花點時間來認識他們在 70 年代取得的成就的規模。 1974 年之前,荷蘭隊甚至未能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八項主要賽事的資格——四屆世界盃、四屆歐洲盃。克魯伊夫、米歇爾斯等人一旦離開國際舞台,就會重蹈覆轍,沒能參加1982年、1986年的世界盃和1984年的歐洲盃。

但偉大的國家隊有能力激勵下一代球員達到遠遠超越國家自然地位的偉大水準。這是國際足球仍然擁有的一項巨大的無形優勢和魅力,儘管俱樂部比賽的影響力和關注度越來越高。俱樂部足球仍然無法接近——可能永遠無法接近——國際足球所能產生的那種夢想。

因此,見證了1970 年代偉大的荷蘭球隊成長歲月的孩子們——路德·古力特、馬可·範巴斯滕、羅納德·科曼、弗蘭克·里杰卡爾德、丹尼斯·博格坎普、德波爾隊——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啟發,這些靈感將促進荷蘭足球的發展享受第二波浪潮,從1988年歐洲杯的勝利開始,一直到92年歐洲杯、98年法國盃和2000年歐洲盃的半決賽。決賽。

一個反常的統計數據高峰催生了兩代偉大的優秀球隊,他們的國家面積只有法國的四分之一、德國的五分之一和巴西的8%。米歇爾斯和克魯伊夫的方法論本身無疑有助於創造一種遺產,至今巴塞隆納和曼徹斯特的藍半部仍然可以感受到這種遺產;但這只是少數人的鼓舞作用的更多證據。如果比利時目前的球隊在另一端拋出一兩個像樣的教練,我們可能會預期他們自己目前的人才激增會對 2030 年代產生類似的影響。

英國被分成四個組成國家,這使得所有母國在人口上都處於劣勢,無法與面積大得多的法國、巴西和德國相比,甚至指望英格蘭再次贏得世界盃的希望也有點渺茫。

不過,儘管週五的友誼賽不太可能告訴我們太多關於英格蘭目前的狀況——這將在俄羅斯發生——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對手超額完成的歷史中學到很多東西。

英格蘭所謂的「黃金世代」可能在當時令人失望,但這支球隊有足夠的天賦,並且在重大賽事中取得了足夠的進步,與幾乎每一代前幾代人的資格記錄參差不齊相比,他們可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足夠勵志。

由於球隊經驗相對不足(出場次數最多的外野手是喬丹·亨德森和丹尼·維爾貝克,各只有36 場),我們似乎不太可能在今年夏天看到這些果實及時成熟,但英格蘭青年球隊的表現超過過去幾年意味著,也許,只是也許,他們可以從上一代汲取足夠的靈感,開始超越自己的體重。如果他們不這樣做……好吧,總有 2034 年。

史蒂文雞 –在 Twitter 上關注他